济南大学
标题:
济南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访济南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
[打印本页]
作者:
b7823282
时间:
2016-11-4 19:53
标题:
济南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访济南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张清俐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共建济南大学的意见》(鲁政字[2014]72号),标志着济南大学被正式列为省部共建高校,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近年来,济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快速发展,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省区域软实力与区域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等众多研究机构落户济南大学,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越来越多,成果的水平越来越高,呈现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在新的发展时期,济南大学如何立足于省部共建平台,力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再上新台阶,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济南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
在机遇中抢抓内涵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济南大学被评为省部共建高校后,无疑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您如何看待省部共建给济南大学带来的发展机遇?
范跃进:济南大学全校师生十分珍惜和感谢省政府和教育部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济南大学前身之一原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始建于1948年8月,隶属于原国家建材工业部,济南大学这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回归。
毋庸置疑,省部共建后,济南大学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省政府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共建济南大学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大力支持济南大学的建设发展,在国家“千人计划”、“特支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济南大学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各类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山东省人民政府将积极支持济南大学参与“两区一圈一带”建设,推动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这些政策对济南大学来说,每一项都是重大发展机遇。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省部共建不只是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这会激励我们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高水平大学,关键还是靠我们自身努力,靠全校师生员工奋力拼搏,不懈奋斗!
融合交叉学科突出办学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介绍一下,济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有着怎样的特色?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范跃进:从人类文明的视角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更具有根本性。人文社会科学直接影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先进的人文社会科学会推动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陈旧、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会阻碍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
济南大学的科学研究,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融合与促进。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强化竞争优势;积极探索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生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精品成果;通过机构重组、队伍调整、健全机制等举措,建立了一批主体相对稳定,人员相对流动,学科相互交叉,应用咨询并重方式运行的省级、校级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5年来,济南大学社科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富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发表社科类学术论文3765篇,出版社科类学术专著218部,向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交研究咨询报告372篇。共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 6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2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45项。获得教育部、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2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75项,其中一等奖12项。
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据了解,近年来济南大学在科研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范跃进:在科研管理方面,济南大学注重通过人事与科研制度改革,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力和动力。自2007年以来,学校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学校—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创新科研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推进科研水平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如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岗位聘任办法,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完善岗位聘任制;教师聘期届满考核办法、学科方向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明确了教师的科研目标、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完善了考核和评价机制、荣誉体系建设和分配制度,加大了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奖励力度;学科发展规划、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明晰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重点、支持力度和政策导向;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这些政策决策连贯、系统、协调,激发了学校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近几年各学院对科研工作积极谋划、精心组织、认真指导,为科研水平提升注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如专题讲座制度、学术导师制度、学术门诊制度、学术交流制度、课题汇报制度等长期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彼此间充分沟通,教学相长,高层次专家和科研骨干发挥了以老带新的学术帮扶作用,青年教师实现了从学术入门到学术精通的快速提升。
最后,近几年广大教师对于科研积极、执着、辛苦的投入,是我校科研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在学校制度激励下,青年教师有学术进步的迫切要求,高层次人才面临着考核压力,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学术自主性与自觉性。
总之,“学校—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创新的科研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政策保障好像串起珍珠的金线,广大教师的学术努力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而学院辛苦的组织工作把这些珍珠串连了起来,从而整体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这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多年来持续进步的宝贵经验。
特别声明
本公号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与我联系,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欢迎光临 济南大学 (http://jndx.16xiaoy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